- 详细介绍
- 热门书评
- 周嘉华,1942年出生,浙江瑞安人。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国化学、化工史、中国传统工艺以及世界化学史研究。已出版的专著、合著有《化学思想史》《二十世纪科技简史》《黄酒酿造》《世界化学史》《中国科学技术史·化学卷》《中国化学史》《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酿造卷》《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农畜矿产品加工》《中国传统酿造·酒醋酱》《酒铸史钩》等四十余本。
- 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
本书则通过文物,从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酒等人类的实践活动入手,探讨古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应用:青花瓷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氧化钴的含量,造纸术的改进是因为采取了碱液蒸煮制浆……
挖掘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与智慧,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光时刻,让文物在化学中活起来。 - 对当时青瓷的研究结果表明,青瓷釉中,含有1%~3%(至少大于0.8%)的氧化亚铁(FeO),从而使釉色呈青绿色。这不仅要求釉药的配制要合理,特别是铁离子含量要适当,而且必须严格掌握窑温和控制通风状况。通常情况下,在还原(缺氧)气氛中烧成,釉中呈低价状态铁离子(即氧化亚铁)增多,釉色呈青绿色。若在釉中含铁离子成分过高(大于5%),或通风量过大,使窑内气氛呈氧化态,釉中铁离子呈三价(即氧化铁)状态,都会使釉色变黄,甚至呈暗褐色。由此可见当时掌握好青瓷的烧制气氛也不是很容易的。
唐代的瓷业虽然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但是青瓷的烧制在数量上是远远高于白瓷的。反映当时青瓷制造水平的越窑青瓷,原料选择、加工都很精细,瓷土经过认真地粉碎和淘洗,坯泥在成型前经过揉炼,所以瓷胎细腻致密,不见分层现象,气孔也少,呈灰、淡灰或淡紫色。釉层均匀,一般呈青色,滋润而不透明,隐露精光,如冰似玉。唐代越窑青瓷如图1-11所示。
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精彩书摘
90%看过的人还看
-
非洲经济史:内部发展与外部依赖
(美)拉尔夫·A.奥斯丁
-
拜见大魔王(七)
蒜书
-
基因先知者
(美)任博文(BrianWinstonRing)
-
图说天文学
舒锡莉编
-
非典侠(六)
差差
-
Cuentos franceses法国故事(西文公版)
Anónimosfranceses
-
幸福的摆(郁达夫译作八章)
【德】R.林道 等
-
史上最强手机地图(四)
时间主宰
-
大周捉妖司(2)
默风
-
人生整理术
(英)迈克尔·赫佩尔(MichaelHeppell)
热门书评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