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介绍
- 热门书评
- 奂平清,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出版专著《社会资本与乡村社区发展》,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 本书在梳理和挖掘费孝通、郑杭生等社会学先辈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思想及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对城乡发展研究、民族问题研究、关系研究和社会福利政策研究领域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和立场的反思性分析,探讨了中国社会学应有的理论自觉及其意义。在学术话语上树立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并把理论自觉落实到社会学研究的各个层次和领域,放眼世界并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伟大实践,必将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繁荣发展,为世界社会学贡献中国学者的创造与智慧。
- 2009年系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周年,郑杭生继承和发展了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概念和理论,提出了“理论自觉”的概念和命题,认为中国社会学要充分利用中国社会历史性变迁的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提炼和创造自己的概念、命题和理论,形成自己的学术话语,而不是在西方理论的笼子里跳舞[1]。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实现途径,就是要“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2]。
虽然费孝通没有直接使用“理论自觉”概念,但从郑杭生所阐述的理论自觉的内涵来看,费孝通无疑是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典范。费孝通对这一命题也曾有过近似的论述。例如,在2000年,针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过度借用西方社会理论的状况,费孝通曾清醒地告诫说:我们必须意识到西方社会理论和概念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是西方社会科学家对其社会现实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总结概括的结果,他们还根据对现实社会变化了解的不断深入而反复加以修正,以使这些社会理论更符合其社会现实。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问题时,一定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社会理论和概念,必须在对其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参照来创建我们自己的理论。尤其是青年学者,做学问要对外开放,但要防止“中心外移”,立足点和中心应在中国,结合中国实际。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一旦离开中国的社会实践,就很可能会丧失生命力。面对急剧变迁过程中社会的高度复杂性,我们要对时代变化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要经常检查自己所做的研究能否贴切地反映现实社会。[3]这些告诫充分体现出费孝通的理论自觉意识。
目前学界有关费孝通的研究文献数量众多,但从其理论自觉发展历程的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有些学者对费孝通理论和主张的分析与批评,往往脱离其时代背景,无视费孝通始终根据中国社会变迁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的认识与理论的事实。梳理费孝通的学术生涯可以发现,他始终以对中国经济社会现实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敏锐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并根据社会变迁实践不断反思、修正和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论,其学术思想、立场与态度体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本章主要从费孝通的城乡社会学、民族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对其理论自觉的发展历程加以分析,并探讨其对当前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精彩书摘
90%看过的人还看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分析报告(2017)
佘双好、等
-
大寨高歌:全国蓬勃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王金锋编
-
知力智库·2018,那些你错信的谣言!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辑部
-
Learning Data Mining with Python
RobertLayton
-
千城记-新疆喀什:中亚集市(2)
李子迟、王志标等
-
Spring Microservices
RajeshRV
-
山田正珍医书二种
(日)山田正珍
-
师传锦囊
辜孔进
热门书评共 0 条评论